2019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2023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10-07 】

金莎3777官网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电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3)

一、专业名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二、专业代码: 080503T

三、学    制: 四年

四、学位授予: 工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培养定位: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工程师,能从事相关领域产品设计与制造、设备运行与维护、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员工毕业5年左右,具有以下素质与能力:

目标1具备健康的身心和人文科学素养,建立、维持和加强高效的工作关系,并能解决冲突。

目标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尊重社会价值,具备社会责任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遵循工程伦理道德。

目标3能够跟踪并适应工程发展和技术前沿,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使用已有的技术和方法成功地解决工程项目中的新问题。

目标4:具有在全球技术、经济、法律、伦理、环境和社会等背景下,实施复杂新能源工程解决方案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养成终身自主学习习惯,善于运用现代工具,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六、专业特色及毕业要求

1. 专业特色

以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发电原理、新能源变换与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为核心,结合未来电网发展需求,重点研究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等工程领域内的具体工业应用问题,使员工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突出员工的实践能力培养,依托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员工在产品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员工毕业后可以从事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领域的设计、制造、运行、科研和管理工作。

2.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新能源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维护专业发展计划和记录,保持和提高个人业务领域能力。

七、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嵌入式系统基础、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新能源发电原理、新能源变换与控制、智能电网与微电网、智能电网通信与监控技术等。

八、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

模块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学分比例

理论

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

40

704


23.67%

通识选修

8

128


4.73%

大类(专业)

基础课程

 

43

688


25.44%

专业教育课程

 

30

480


17.75%

 

7

112


4.14%

独立实践课程

通识教育实践课程

 

13

96

14

7.69%

专业教育实践课程

 

24

128

24

14.20%

 

4.5



2.66%

 

169

2260

38

100%

九、毕业标准

修满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 169 学分,且符合各模块学分要求。

十、指导性教学计划  

1.指导性教学计划(理论课程)

2.指导性教学计划(独立实践课程)

3.辅修指导性教学计划

        4.辅修指导性教学计划

1.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理论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理论课程

































理论课程























   

















   

     

7089521

思想道德与法治

3

48

48




1


711482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

48

48




2


70672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48

48




3


706741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

48

48




4


7352501

改革开放简史

1

16

16




2

四史类思政课必修1学分

7352201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1

16

16




2

7352301

中国共产党简史

1

16

16




2

7352401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

16

16




2

73377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48




5


7016901

大学英语(1)

4

64

64




1


7016902

大学英语(2)

4

64

64




2


7287702 

媒体英语视听说

2

32 

32 




4 

必选4学分

7337101 

英语提高(四级)

2 

32 

32 




3 

7337114

雅思写作

2 

32 

32 




4 

7337115 

雅思阅读

2

32 

32 




4 

7337119

职场英语

2

32

32




4

7337201

高阶英语(六级)

2

32

32




3

7340601

大学英语词汇进阶

2

32

32




4

7340701

商务英语视听说

2

32

32




4

7340801

雅思听力

2

32

32




4

7340901

英语畅谈中国

2

32

32




4

7351401

雅思口语

2

32

32




4

7064011

军事理论

2

36

32



4

2


7090801

体育(1)

1

32

32




1


7090802

体育(2)

1

32

32




2


7090803

体育(3)

1

32

32




3


7090804

体育(4)

1

32

32




4


7015722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32

16


16


1


7196811

心理健康与职业发展

1

16

16




1


7015801

大学美育

2

32

32




4


7097811

文献检索与利用

1

16

10


6


2


 

40

704

682

/ 

22 

4 




通识选修

创新创业类

毕业要求:要求跨2个及以上模块选修,并至少有一门课程为自然与科学类或创新创业类模块。


自然与科学类


文化与历史类


文学与艺术类


经济与法律类


体育类


通识教育理论课程需修读48学分,其中通识理论必修40学分,通识选修8学分(含通识教育实践选修学分

大类(专业)基础课

必修

7030701

高等数学1

6

96

96




1


7030702

高等数学2

6

96

96




2


7101201

线性代数

3

48

48




1


702950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I

3

48

48




3


7016401

大学物理Ⅳ(1)

4

64

64




2


7016302

大学物理Ⅳ(2)

2

32

32




3


7048101

工程制图

2

32

24


8


1


7197901

C程序设计

3

48

24


24


2


7021241

电路分析

4

64

64




2


7029401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48

48




3


7087611

数字电子技术

3

48

48




4


7069201

模拟电子技术

4

64

64




3


 

43

688

656


32




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必修需修读43学分。

专业教育课

必修

7120401

自动控制原理I

4

64

54

10



5


701800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II

3

48

38

10



4


7211201

电机学

4

64

54

10



5


709981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I

4

64

50

14



5


7272901

新能源变换与控制

3

48

40

8



6


7329501

新能源发电原理

3

48

40

8



6


7333101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

2

32

26

6



7


7272301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2

32

28

4



6

8

7333001

智能电网通信与监控技术

2

32

26

6



6

8

7211731

能源专业导论

1

16

16




1


7272501

项目管理

1

16

16




7


7310101

工程伦理

1

16

16




7


 

30

480

406

74





 

7210811

工程电磁场

2

32

28


4


5


7307501

电力系统储能技术与应用

2

32

28

4



5

双语

7307801

电气工程仿真技术

2

32

16


16


5

双语

7272201

应用技术讲座

1

16

16




6


7195411

发电厂电气部分

2

32

26


6


6


702110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2

32

26

6



7

8

7196011

风力发电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

2

32

28

4



6

8

7196321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运行

2

32

26


6


6

8

7272611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

2

32

28


4


7

8

7120511

自动控制原理

2

32

28

4



7


7340301

电力技术经济基础

2

32

32




6


7329301

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

2

32

28

4



6


 

25

400

324

24

52




专业教育课程需修读37学分,其中必修30学分,选修7学分。

2.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独立实践课程)


课程模块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独立实践课程

通识教育实践课程

7104501

形势与政策

2

64


特殊

分散进行

7089611

思想政治课实践环节

2


2

特殊


7019601

第二课堂

2


4

特殊

分散进行

7081501

社会实践

2


4

特殊

分散进行

7064021

军事技能

2


3

1


7035211

公益劳动I

0.5

32


特殊

分散进行

7004901

安全教育

0.5


1

特殊

分散进行

7260031

创新实践

2



特殊

分散进行

 

13

96

14




创业实践

4





 

4





通识教育实践课程需修读必修13学分。

专业教育实践课程

7098611

物理实验Ⅰ(1)

1

32


2


7098612

物理实验Ⅰ(2)

1

32


3


7022321

电路分析实验

0.5

32


2


7024312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0.5

16


4


702431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0.5

16


3


7273011

新能源变换与控制综合实验

2


2

3


7196611

工程实训

1


1

1


7254911

认识实习

1


1

1


7061401

金工实习

2


2

3


7248801

电气生产实习

2


2

3


7196511

毕业设计(能源)

12


16

8

外文资料翻译(10000字符以上)

 

23.5

128

24



7087711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

32


2


7213121

电子线路CAD

1

32


2


7014721

程序设计实践I

1

32


1


7329401

智能电网与微电网综合设计

1

32


7

分散进行

7273121

电力系统分析上机实践

1

32


6

分散进行

7307401

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设计

1

32


7


 

7

224




专业教育实践课程需修读28学分,其中必修24学分,选修4学分。

3.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辅修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模块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备注

理论课程

7021241

电路分析

4

64


2


7069201

模拟电子技术

4

64


3


7087611

数字电子技术

3

48


4


7120401

自动控制原理

4

64


5


7211201

电机学

4

64


5


7329501

新能源发电原理

3

48


6


 

22

352




独立实践课程

7022321

电路分析实验

1

32


2


7024311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0.5

16


3


7024312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0.5

16


4


 

2

64




辅修需修读24学分,其中理论课程必修22学分,独立实践课程必修2学分。